知识产权科普:如何判断商标的欺骗性

作者:宏创为高新认定发布时间:2023-01-05 16:35:55

《商标法》中规定了很多标志不得作为商标使用及注册的情形,其中第十条第一款第(七)项“带有欺骗性,容易使公众对商品的质量等特点或者产地产生误认的”规定,是商标申请人较常见到的驳回理由。如果国知局认为某个提交注册申请的商标标识容易使公众对商品的质量等特点或者产地产生误认,就会依据这一条款来驳回。今天小编就给大家科普一下什么是“商标的欺骗性”!

知识产权科普:如何判断商标的欺骗性

所谓“带有欺骗性”,内容非常宽泛,一般是指商标对其指定使用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等特点或者产地作了超过其固有程度或与事实不符的表示,容易使公众对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等特点或者产地产生错误的认识。实践中,商标申请人因上述法条而驳回的原因有很多,笔者整理了一些,比如:

容易使公众对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品质等特点产生误认的,例如商标中带有“极品”、“有机”等字样;容易使公众对商品的功能、用途特点产生误认的,例如将“转阴”使用在人用药上会使消费者误认为该药品具有“阳性转阴”的功能。因此,对于这种标识,建议在提交注册申请之前就删除这些有争议性的文字;

容易使公众对商品的种类、主要原料、成分等特点产生误认的,例如要在鱼制食品上申请注册“牛肉牌”商标,会使消费者误将该鱼制产品的原料误认为是牛肉;对于这种标识,建议更换文字;

容易使公众对商品的重量、数量、价格、生产时间、工艺、技术等特点产生误认的,例如在矿泉水的商标中含有“500ml”字样;对于这种标识,建议删除描述性的文字;

公众熟知的书籍、游戏、电影、电视节目、广播节目、歌曲的名称,指定使用在相关商品或服务上,易使消费者对指定商品或服务的内容产生误认的,例如将“三国演义”申请注册为书籍的商标、“俄罗斯方块”申请注册为游戏的商标;

商标包含企业名称,但该名称与申请人名义存在实质性差异的,例如“北京市**科技有限公司”申请注册“**医院”商标;

容易使公众对商品或者服务的产地、来源产生误认的,例如商标中包含地名但申请人并非来自该地;

容易使公众对商品或者服务的产地、来源产生误认的,例如商标中包含地名但申请人并非来自该地;

不过,在判断某一标志是否带有欺骗性时,应以相关公众的认知为基础,公众基于日常生活经验等不会对诉争商标指定使用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等特点或者产地产生误认的,则不属于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七)项规定的情形。因此,在因欺骗性而驳回的案件中,可以基于上述审判理念进行复审争辩。

因此,商标申请人在设计商标标识时,需要考虑该标识是否会有“欺骗性”的瑕疵,尽量从一开始就规避带有“欺骗性”的字眼和词汇。若基于公众日常生活经验判断己方的商标确实没有欺骗性、不会使公众产生误认,则建议积极提复审争辩。

 

[  返回首页  ]

服务热线

18565668281(微信同号)

知识产权代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精特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重点技术攻关、单项冠军,工程技术中心、专精特新

微信服务号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