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8565668281(微信同号)
专利风险防控是企业在研发、设计、销售过程中必须关注的事项,对于专利密集型产业而言尤其如此。近年来诉讼频发,赔偿额也在逐年攀升,在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有了自主品牌,自主品牌产品在出海销售时需要特别关注专利侵权风险。对企业而言,出于研发周期、成本、预算等考虑,无法对所有产品对开展专利侵权风险分析和规避设计,从而给企业带来不确定性的风险。
当专利风险来临时,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闻风而动还是按兵不动,平衡好风险防控和成本投入的关系。
专利侵权风险出现前,可以通过以下三个原则判断如何工作。
一是最小必要原则:
具体而言,企业产品在上市之前,需要请法务专家对项目进行评估,判断是否有风险。如果有风险,那么分析该风险是否非常紧迫,从而在经济营收和风险防范间作出平衡选择。风险较小,则可以推迟防范时间。
二是最低成本原则:
提前对规避风险产生的成本进行评估,由技术人员从研发角度给出专业建议。如果小的改动就能规避风险,那么可以提早进行防范。如果改动大,直接影响产品上市错过最佳竞争机会,那么就需要准备其他后续解决措施。
三是抓住风险重点:
产品上市时,我们需要和技术部门沟通产品的创新之处和容易侵权的部分,主要针对这一核心部分做好风险分析,可以规避掉最有可能出现的专利风险。
从企业的实践来讲,满足个案需求相对容易,但建立起专利风险防范机制普遍存在困难。
对于法务人员来说,在企业内部推行风险防范机制时,会遇到研发部门反对、公司预算不支持、具体操作不配合等各种阻碍,最有效的方法是把专利风险防控流程嵌入到公司内部管理的流程中,通过日常审批的方式进行管控。
为避免繁琐流程给员工增加过多工作量,尽量做到在线化和智能化,方便推行,也便于定期通过数据分析进行复盘。
以APP为例说,很多公司为了拓展业务都会建立自己的APP。在此过程中,会出现很多专利侵权问题,如扫码登陆、手机号注册等都有可能涉嫌侵权,企业应先对这类通用性风险进行排查。
其次,找到创新点的相关风险。这类核心内容,是竞争对手的重点关注对象,需要在不同场景下去评估。
最后,专利侵权风险不是一劳永逸的,随着APP的不断迭代,还会产生新的风险。
尤其在出海时,稍有不慎就会触犯当地的法律。建议企业出海前,把一些主要国家或主要竞争对手所在的国家专利提前排查,后期再进行更新,做到以最低成本规避风险。
企业经营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问题,稍有不慎,就会给企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致使企业陷于危机之中。我们接下往下看,企业可能遇见的专利风险,以及企业面对专利风险可采取的防范措施。
1、研发项目里的专利风险
企业开展研发活动的全流程周期管理过程中,可能遇见研发的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案落入在先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或重复研发导致研发投入的巨大浪费。企业科研通过开展专利预警工作来避免。
2、新品上市前的专利风险
企业在新产品投入市场前,对于产品的各项技术特征,都是有专利侵权的风险性。即便企业已进行了专利申请和保护,在实施自身的专利权前,也要进行FTO风险排查,也可以称之为技术的自由实施。
3、企业整体上市前的潜在性风险
企业在整体上市的过程当中,是最有可能被诉侵权的危险时刻,必须对于潜在的专利侵权风险性进行FTO尽职调查,提前准备应对措施。
4、技术引进风险性
企业在与高校、科研院所进行技术转移转化,及其跨国的技术引进和输出的过程当中,都是需要进行对技术的专利风险监控和预警。
5、产品海外出口的专利侵权风险性
国内企业在将产品出口海外、及其境外参展时,因为专利保护的地域性,对于出口的目标国必须进行专利预警分析,依照当地法律和相关政策进行风险调查,避免侵犯目标国授权的相关专利,导致无法出口和销售的严重后果。
6、企业并购里的潜在性风险
企业在并购过程中需要对并购的对象进行专利尽职调查和风险评估,避免重大投资失误。
7、人才引进时的知识产权风险
技术人才的引进必须对人才进行知识产权评议,对拟引进的人才对象的研发方向、技术创新能力、研发成果、是否涉及到知识产权纷争和诉讼等进行调查。
8、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其他专利风险
如:专利申请风险性、专利权属风险性、参加专利池风险性、专利标准化风险性、专利信息管理风险性等。
企业经营不可忽视专利风险,对于可能会遇到的专利风险,应尽早采取防范措施以规避。
近年来国家对知识产权越发重视,很多企业也认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能够保证企业的经营安全。但是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还是会存在一些知识产权的风险,具体有哪些?
1、专利风险:
以往是一个设备、一个生产线申请一件专利,容易被规避。现在根据专利布局的发展,一个设备或产品上可能有多个创新点,就申请多个专利进行全方位保护。对其他企业来说,可能不知不觉就侵权了。
2、商标风险:
申请商标时,如果不仔细检索,可能全都注册不了;商标使用不规范,也会被国家商标局撤销。
3、著作权风险:
企业宣传需要用到的文字、,很多都具有著作权,容易造成侵权。
4、商业秘密风险:
如招投标、企业分管人的联系方式、销售价格、优惠条件等信息,有可能会被相关人员泄露。
5、不正当竞争风险:
夸大宣传、低价倾销、诋毁他人产品等。
在企业风险管理过程中,最常见遇到的风险是专利风险跟商业秘密风险。
除此之外,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能还存在一些潜在的知识产权风险,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1、研发活动期风险
研发活动期风险包括研发立项论证时未对现有技术进行详细检索,导致重复开发、自主开发成果不能使用的风险;研发完成后未对研发成果进行有效保护,导致研发成果被他人抄袭、自身被他人授权专利限制使用的风险;产学研合作中未明确合作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造成各权利人间出现知识产权纠纷的风险。
2、生产活动期风险
生产活动期的风险主要有采购环节中对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技术未进行知识产权评价,可能造成的对第三方知识产权的侵权;委托他人制造时未明确规定研发得到的知识产权的归属、使用及保密,从而引起的知识产权纠纷;对于上游或下游单位未明确规定知识产权归属以及保密责任,造成企业知识产权流失的风险。
3、销售活动期风险
在产品销售活动期间涉及到的产品商标、广告语营销方案等均可能引发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风险。针对以上知识产权侵权风险和纠纷,可以看出未对企业知识产权进行有效管理,没有建立有效的预警和防范机制,是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的主要成因。
为了应对知识产权侵权风险,建议企业应当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建立预警和防范预案,以主动防范知识产权风险。
1、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
企业首先应当加强知识产权体系建设,设立知识产权部门,明确各部门功能权责,并建立完善相应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规范研发成果通过专利申请、技术秘密等方式进行保护,制定知识产权运用、风险管控等程序,形成科学、合理、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2、实施知识产权风险预警
知识产权风险的产生是由于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造成的,因此加强风险防范是降低风险的主要且有效途径。
在企业研发项目立项阶段,应认真进行专利检索和分析评判;研发活动完成后,通过健全的评审程序确定有效的保护形式,及时采取申请专利等不同的形式对研发成果进行保护;在采购阶段评价供应商知识产权状况,通过合同的方式约束供应商,以避免由于供应商对他人知识产权的侵权给企业造成知识产权侵权风险;新产品销售前,加强专利预警、商标、营销方案、广告语等相关知识产权查询,规避侵权风险,同时还应当加强对竞争对手的定期监控,防止他人侵犯本企业的知识产权。
此外,若企业采用委托研发或委托制造的方式与他人合作,在合同中需对知识产权相关权利的归属、使用和收益进行明确的规定,签订保密协议等具有法律效力的条约,以防止他人侵占本企业的知识产权。
3、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档案
知识产权档案是侵权纠纷中的重要法律证据,健全完备的知识产权档案可有效地应对侵权诉讼。
健全完整的知识产权档案包括研发活动的研发记录、知识产品评审资料、专利申请文件交底书等与研发成果相关的所有资料和文件,其中专利内容不仅包括技术研发相关文件、申请专利原始文件、专利证书等,还应包括专利申请修改过程文件、专利年费缴费票据、专利变更文件等,具体的企业知识产权档案应根据知识产权活动的特点进行整理归纳,保证各类资料文件的完整完备,以更好地防范和应对知识产权风险。
4、采取合同约束防范措施
合同是市场经济活动中重要且基本的法律文件,企业在知识产权风险管理中应积极地利用合同的法律效力来防范风险。在采购环节中要求供货商在合同中明确确保所提供的产品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一旦侵权,供应商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自主研发后委托他人制造时,企业与指定厂家签署合同时,应在合同条款中约定对方对未申请保护的知识产权进行保密;对于合作开发的技术,应明确合作中各方对研发成果的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
企业还应当加强对企业人员的合同约束,与企业员工签订职务发明归属、竞业禁止等协议,明确员工应保守商业机密、技术机密,从而防范内部用工流失给企业造成的知识产权风险。
5、利用专利信息进行技术方案规避设计以防范侵权风险
企业在产品投放市场时,对前期未进行充分检索或针对意外出现的侵权风险进行预警、FTO分析,以避免投放市场后的侵权诉讼。
如果发现存在侵权风险时,可以利用专利信息,例如专利权人为获得专利而放弃的技术、现有技术中描述的技术、省略部分要素及相应性能的技术、说明书及附图中记载,但未反映在权利要求书中的技术方案来有效规避侵权风险。
以上就是关于知识产权的风险及防范,如果您是企业经营者,务必对以上内容进行了解与把握。做好知识产权风险防范,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 返回首页 ]
上一篇: 企业的商标图案需要申请版权保护吗?
下一篇: 这些专利维权知识,你一定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