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8565668281(微信同号)
中国高新技术是在1956年制订的《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开始起步的,从原子能、火箭、计算机、半导体、自动化技术和精密机械六大高新技术突破,打下了初步的基础;中国改革开放后,伴随着“科技攻关”、“863”、“火炬”等系列计划的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已稳步发展。可是,中国高新技术起步较晚、发展迟、基础薄弱,科学研究开发很多还处于引进模仿阶段,技术集约化水平不强、自动化技术水平不高。工信部部长苗圩也强调指出,在全球加工制造业的四级梯队中,中国处于第三梯队,属于产业链的中低端领域,变成制造强国最少还必须30年的奋力拼搏。这次美国制裁中兴通讯事件,导致中国“芯”痛的同时,让我们不能不反思: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究竟该怎么发展?
首先,必须认清国际产业趋势,并在战略上搞好谋划布局。欧美发达国家严格限制高新技术的流出,通过加大贸易技术壁垒、向外适当转移中低端产业和挖掘别国人才等方式,持续拉大与发展中国家间的技术差距;而另一方面它们又增强自身的技术实力,通过其速度优势、人才竞争优势和信息技术优势等,进一步削弱发展中国家的主权与地位,以完成其主宰世界的目的。因此,要融合中国国情,从国内国外市场需求出发,在引进技术和自主创新的基础上,实施跟踪和跨越相结合的战略。要通过技术评价,在精选、引进若干技术的同时,增强消化吸收,争取有所突破,发展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形成有特色的产业,助推行业性、领域性的技术升级,提高中国的综合技术实力。要增强技术发展预测,针对世界高新技术发展的趋势,精心策划、组织创新,争取形成中国适应未来国际竞争趋势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体系。
其次,产业发展必须“官产社金学研”六方的跨界协作、达到共治。政府首先要搞好硬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而另一方面也要搞好国家产业政策及税收优惠政策等软环境的建设,为产业发展打造良好的条件;企业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引下搞好科学研究开发、科技成果转化、生产加工制造等工作;社会组织能为产业发展给予良好的社会公共服务,填补政府不足与市场失灵;风险投资机构为产业发展给予投融资等多元化金融服务;学校和科研部门承担人才的培养教育专业培训,为产业发展给予技术与智力支持。
[ 返回首页 ]
上一篇: 高新技术产业的全球两种发展模式